【阿波罗新闻网 2013-12-24 讯】 作者:陈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目前不仅有6亿左右的网民,其中将近80%的人数通过手机上网。
手机和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全球普及对推动全球化进程乃至各地区议题设置和解决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不同国家会因国情、自然、人文条件等因素差异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拥有世界最为庞大网民数和手机使用人数的中国而言,这些新兴通讯工具近十几年来的爆发式增长不啻于一场在思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伦理等各层面的革命。虽然这种剧烈变化主要是由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所伴随的是几乎未变的正式政治框架和渐进的市场化经济制度,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际交往频密和严格信息管制等特殊国情,这些通讯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于中国具有区别与一般国家的特殊意义。
自2008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开发和逐步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发展,手机和互联网这两个自90年代初在中国平行发展的新兴事物开始出现交集并日益融合,这一看似简单的叠加对于当下的中国发展轨迹再次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全方面冲击力要远远大于任何一次自上而下政策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具有强大重塑功能,任何改革和制度变化都只能
在新技术变革的潮流裹挟中前进。“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符合潮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都将处在逐步瓦解的过程中。公民话语权增加,海内外中文信息沟
通愈加顺畅虽然手机和互联网都诞生在西方,但自引入中国以来,用户增长速度和规模要大大快于许多西方国家。
更重要的是,中国公民一直是非常活跃的新媒体自创内容提供者,无论是手机短信还是网络博客,中国人都是热衷的信息量供应者。可能是中国人际交往特别
频密(人情社会加大城市聚居),也可能是政府长期严格的信息管制,短信和博客初来中国就呈爆发式增长,且一发不可收拾。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到来延续并加
强了这一趋势,国家在没有放松官方审查的条件下迎来了“自媒体”时代,中国公民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欲望得到数千年来前所未有的满足。
中国目前不仅有6亿左右的互联网使用者,而且其中将近80%的人数通过手机上网,也有60%的网民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手机和互联网的合二为
一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媒体格局,使得每个使用智能手机的个人能够随时随地向公众或至少是微博、微信圈子里的朋友通过文字、照片、录像等多媒体方式发布身边的
见闻、自己的观点或转发他人的见解。和电脑上网相比较,智能手机的移动性以及与摄像头、应用程序等功能的结合使得新媒体时代里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不可控性
得到充分淋漓地展现。
当年互联网和手机来到中国,就受到比西方国家更热烈的追捧。如今,智能手机和新型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也是异常惊人,用户增长速度甚至超过全球性社交媒体facebook等。
智能手机上各种形形色色的应用程序令传统信息和新闻审查变得更加困难,随着中国本土的社交网络服务走向世界,全球华人前所未有地被以中文即时通讯平
台联系起来,海内外中文信息沟通更加畅通,网络防火墙的功能受到很大削弱,海外华人及国际媒体对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议题设置起着越来
越大的作用。
传统权威遭挑战新一轮文化与经济革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两次自上而下的思想上的“革命”——1966到1976年的
文化大革命和78年以后的经济改革和开放。当前,在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中国正处在新一轮思想界、经济界和文化界革命的开端,变革之猛烈程
度恐怕将是中国历史之罕见,是否将会推动政治上的变革目前还不得而知。
在智能手机时代,传统的话语权威在各种爆料、质疑与争鸣中不断受到挑战,官方和主流的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的商业、文化运营模式受到新技术革命的猛烈冲
击。越是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领域受到浓厚国家主义控制的国家里,分散化、个体化的新通讯技术越是容易得到公众的拥抱,越容易造成各领域颠覆性的变革。
在文化领域,信奉各种主义、各种流派和各种风格的创作者层出不穷,官方树立的权威日渐式微,民间文化空前繁荣。在经济领域,中国在电子商务的创新与规模方面独树一帜,原因在于中国的私营商业人员有比其他成熟市场更大的动力去克服在物流、房租、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体制性障碍,而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搭建的平台是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的技术型利器。
从互联网到智能手机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平民阶层甚至是草根阶层的话语权。调查显示,智能手机把偏远山区、流动人口和低收入群体这些原来不易被互联网覆盖的人群联系在网络世界里,因此社交媒体和十年前门户网站相比较,有逐步“去精英化”的趋向,这种趋向有可能加强民粹主义权威的话语权。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来源:BBC中文网
本文网址:http://www.aboluowang.com/2013/1224/358766.html